身為一個揹著揹包走跳臺灣十幾年的旅人,總覺得自己對各地的寺廟秘境也算略知一二。但說真的,第一次在網路上瞥見基隆那座藏在山坳裡的瑞巖寺照片時,心頭還是有點小震撼。那種遺世獨立的寧靜感,跟幾年前在日本京都探訪古剎的氛圍微妙地相似,卻又獨具臺灣在地的樸實生命力。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讓我驚喜連連的基隆秘境,分享我親身走訪的經驗和實用資訊吧!
目錄
歷史介紹:從東瀛佛音到臺灣禪韻
講到瑞巖寺的歷史,嘿,這可是很特別的一段。它可不是那種動輒幾百年的古剎(雖然看起來很有那個味道),它的誕生跟日本時代息息相關。最初是在昭和三年(1928年),由日本曹洞宗的僧人所籌建,當時的名字叫『瑞巖山寺』,目標就是要作為日本曹洞宗在臺灣北部的重要佈教據點。想想那個年代,要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建立這樣一座莊嚴的寺廟,肯定不容易。
戰後,臺灣的宗教環境當然也經歷了變化。這座寺廟後來由臺灣的僧人接手管理傳承,名字也改成了現在我們熟知的『瑞巖寺』,融入成為我們本土佛教文化的一部分。這個傳承的轉變,本身就充滿了時代交融的故事感。
最讓我著迷的,莫過於它那混血兒般的建築特色了。你站在山門前仔細看,會發現它巧妙地融合了日式禪宗的簡約與臺灣寺廟的裝飾元素。主殿的線條非常俐落沉穩,帶著濃濃的日式風格,那種追求『寂』與『侘』的美感撲面而來。但你再看看屋頂上的剪黏裝飾、細緻的彩繪,還有龍柱(雖然跟傳統閩南式的華麗龍柱不同,更有質樸感),嘿,這不就是我們熟悉的臺灣廟宇靈魂嗎?這種融合與共存,在我看來,正是瑞巖寺最獨特、最迷人的歷史印記。它不是單純的仿古,而是經歷時代洪流後,自然形成的文化風景。走在寺裡,彷彿能聽到不同時代的低語交織。
| 時期 | 名稱 | 背景特色 | 建築風格關鍵點 |
|---|---|---|---|
| 日治時期 (1928-1945) | 瑞巖山寺 | 日本曹洞宗在臺重要佈教據點 | 日式禪宗簡約基調奠基 |
| 戰後迄今 (~1945-) | 瑞巖寺 | 由臺灣僧人傳承管理,融入本土佛教 | 融入臺灣寺廟裝飾元素 (剪黏、彩繪、質樸龍柱) |
| 核心魅力: 日式禪風骨架 + 臺灣廟宇靈魂 = 瑞巖寺獨有的靜謐混血美學 | |||

開放時間:安排行程必知
- 每日開放: 基本上瑞巖寺是全年無休的,這點對遊客來說非常友善。想哪天去都行。
- 開放時段: 通常從 早上 6:00 或 6:30 左右 就會開門(清晨就有法師或居士在做早課了),一直開放到 下午 5:00 或 5:30。不過老實說,這個時間我建議出發前最好再電話確認一下(寺廟電話網上不難找),因為有時候法會活動可能會小小影響關門時間,或是季節不同日照長短,關門時間也可能微調。我上次去就是下午四點半左右到,感覺氛圍已經非常靜謐了。
什麼時間去最好? 這就看你想感受什麼了:
- 清晨 (6:00-8:00): 絕對是我的最愛!人最少的時候,空氣涼爽清新,常常能聽到清晰的誦經聲或鐘聲在山谷間迴盪,鳥叫聲也特別悅耳。光線從山邊灑下來,寺廟彷彿在發光,那種純粹的寧靜感特別強烈。如果你是攝影愛好者,或是就想圖個清淨,強烈推薦早起。
- 上午 (9:00-11:00): 遊客(包含小型團體)開始多一些,但整體還是很舒適。光線充足,適合仔細欣賞建築細節。香客也會比較多一些。
- 下午 (1:00-4:00): 通常是一天中人相對多的時段,特別是假日。好處是陽光角度適合拍照(避開正午頂光)。但如果你想靜坐一下,可能會覺得稍微人多一點。
- 黃昏前 (4:00-關門前): 遊客散去,寺廟恢復寧靜。落日餘暉映照在建築上很美,有種溫柔的落幕感。缺點是有些角落光線可能不夠亮了。
| 時段 | 推薦指數 | 氛圍特色 | 適合物件 | 備註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清晨 (6:00-8:00) | ★★★★★ | 絕對寧靜,誦經鐘聲,空氣清新,光影迷人 | 追求清淨、攝影愛好者、深度體驗者 | 需早起,寺內活動勿打擾 |
| 上午 (9:00-11:00) | ★★★★☆ | 舒適宜人,光線佳,人潮適中 | 一般觀光、仔細參觀建築細節 | 最保險的選擇 |
| 下午 (1:00-4:00) | ★★★☆☆ | 人潮較多,較熱鬧 | 方便安排行程者、團體客 | 假日可能較擁擠 |
| 黃昏前 (4:00-關門) | ★★★★☆ | 漸歸寧靜,夕陽餘暉,溫柔氛圍 | 喜歡柔和光線、不趕時間者 | 留意關門時間,部分割槽域光線較暗 |

交通:該怎麼抵達這座山中古寺?
瑞巖寺的位置在基隆的 信義區深山裡,坦白說,『秘境』這個詞用在它身上還真不誇張。它不緊鄰大馬路,需要一點小小的『探尋』感。分享我覺得可行的交通方式:
1. 大眾運輸:
- 火車 + 公車: 這是比較實際的方法。
- 先搭臺鐵到 基隆車站(基隆火車站)。
- 出站後,走到附近的 公車總站(國光客運站旁)。
- 尋找開往 『深美國小/深美橋』 方向的公車路線。常見的有 R81、R82、R85、103、104 等線路 (公車路線有時會調整,上車前務必再確認或詢問司機是否停靠「深美國小」站)。
- 在 『深美國小』 站下車。這個站牌就在深美國小門口。
- 下車後,面向學校大門,往你的 右手邊(學校圍牆方向) 走,會看到一條 上坡小路(實踐路294巷)。從這裡開始,就要步行上山了。說實話,這段路 不短,而且坡度蠻陡的! 我那天背著相機包,走到一半真的有點喘。腳力不好的朋友要有心理準備,或者考慮其他方式。 正常腳程大概要走 15-25分鐘 (看個人速度)。
- 沿著這條主要的上坡路一直往上走,沿途會有小小的指標(不明顯,要留意),最終就能看到 瑞巖寺 的入口了。
2. 自行開車/騎車:
- 這是最方便、省力的方式,尤其對長輩或行動不便者。
- 導航設定: 直接設定 『基隆市信義區深澳坑路157巷1弄141號』 (這是寺廟登記地址,接近入口)。
- 路況提醒: 從深澳坑路轉進 157巷 之後,山路蜿蜒且狹窄,會車要非常小心,特別是假日人多時。部分路段坡度也很陡。技術沒把握的話,開車請務必謹慎。
- 停車資訊: 寺廟前方有一個非常小的廣場,大概只能停幾輛車。 我去的時候是平日早一點的時間,剛好搶到最後一個位置。據我知道,附近 深美國小 周邊的白線區域,假日或許可以碰運氣停一下(但要走回上山路口,再爬上去,累...)。或者更遠一點點的社群路邊找找。停車位非常有限,是開車來最大的挑戰。騎機車相對靈活,寺前小空地或路邊較容易找到位置停。
3. 計程車:
- 從基隆車站或市區直接搭計程車上山是最省時省力的,適合預算較充裕或同行人數夠分攤。直接告訴司機要去『深澳坑的瑞巖寺』,大部分在地司機都知道。下山時,寺門口通常不會有排班車,最好用手機APP叫車,或者請寺廟居士幫忙叫看看(不保證)。
交通方式選擇建議:
| 交通方式 | 適合物件 | 優點 | 缺點 | 關鍵提醒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大眾運輸 | 預算有限、單人旅行者 | 省錢 | 耗時、需步行長陡坡、班次有限 | 深美國小站下車,認明實踐路294巷上坡入口,穿好走的鞋! |
| 自行開車 | 家庭、長輩、多人同行 | 省力、時間彈性 | 停車位極少、山路狹窄陡峭 | 務必早到搶車位、山路會車極度小心、導航設『深澳坑路157巷1弄141號』 |
| 騎機車 | 行動靈活者 | 停車較易、避開塞車 | 天氣影響大、安全性考量 | 注意山區路況、戴安全帽 |
| 計程車 | 預算較高、怕累 | 最輕鬆直達、省時 | 費用最高、下山叫車可能有困難 | 上山容易,下山前用手機APP預約車輛或請寺方協助 |
說真的,我自己那次是先搭火車再轉公車,然後體驗了那『難忘』的陡坡步行。雖然有點累,但沿途綠意盎然,也算是一種進入禪寺前的『儀式感』洗禮吧!不過下次再去,我可能會選擇平日一大早騎機車上去,省力又能享受清晨的瑞巖寺。
景點必去:瑞巖寺裡不可錯過的角落
終於走到寺廟前了!喘口氣,整理一下心情。踏進瑞巖寺,立刻就能感受到那股沉靜的力量。這裡沒有喧囂的觀光氣息,就是實實在在的清修之地。盤點幾個我覺得最值得你駐足的點:
- 山門與石階: 這是瑞巖寺給你的第一眼印象。古樸的山門,配上長長的石階。走上去的過程,不知不覺心就沉澱下來了。回頭望,基隆市區和港口竟在遠處若隱若現,視野很棒。這個『登高望遠』的開場就很加分。
- 主殿(大雄寶殿): 寺廟的核心。就像我前面說的,建築風格一看就是日式骨架搭上臺灣衣裳。線條簡潔有力,但細看樑柱、斗拱、門窗上的雕刻和彩繪,又充滿了臺灣廟宇的細膩與生命力。雖然規模不算宏大,但那份莊嚴與融合之美很耐看。殿內供奉的是佛教的本師釋迦牟尼佛,氣氛肅穆。記得保持安靜,脫鞋才能入內(門口有鞋櫃)。裡面不大,但佛像的寧靜感很強烈。
- 日式庭園元素與石燈籠: 在主殿周圍仔細找找,會發現一些小巧精緻的日式庭園造景痕跡,像是洗手缽(手水舍),還有幾座古樸的石燈籠(常夜燈)。這些都是日治時期留下的印記,維護得很好,靜靜地訴說著歷史。特別是下午陽光斜射時,石燈籠的影子拉得長長的,特別有味道。拍起來很好看!
- 視野平臺: 在主殿側邊或後方(不同角度),通常能找到視野相對開闊的地方。畢竟寺廟位置高,天氣晴朗時,可以俯瞰基隆市景和遠處的基隆嶼、海港。雖然不像觀景臺那麼開闊無遮擋,但那種藏身山林卻又與城市保持聯絡的感覺很特別。霧氣繚繞時,更有仙氣。
- 整體環境與氛圍: 這點我覺得是瑞巖寺最大的資產。古樹參天,綠蔭濃密,空氣裡有樹木和苔蘚的清新味道。除了偶爾的誦經聲或鐘聲,最多的就是鳥鳴和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。找個角落的石凳坐下來,什麼都不想,發個呆,那種都市裡找不到的純粹安靜會慢慢包圍你。這才是真正的山林禪寺體驗啊!我那天坐在廊下,看著光影移動,竟然不知不覺放空了半小時,手機都不想拿出來滑。
說點小遺憾: 坦白講,寺內的導覽資訊非常少(幾乎沒有解說牌)。如果你是抱著想深入瞭解每一處建築細節或歷史沿革的心態來,可能會有點失望。它就靜靜地在那裡,等待你用『心』去感受,而不是用『知識』去解構。這點跟一些大型觀光寺廟很不同。至於蚊子嘛... 山林寺廟不可避免,尤其雨後或黃昏,防蚊液請務必噴好噴滿!我腳踝就被叮了好幾個包,算是換來寧靜的代價?
附近景點:順道一遊的好去處
難得跑這麼一趟基隆山區,只逛瑞巖寺有點可惜。周邊其實還有幾個不錯的點可以安排在一起,讓行程更豐富。分享我跑過或研究過的點:
- 暖東峽谷:
- 介紹: 距離瑞巖寺開車大約10-15分鐘。這是基隆非常經典的親山步道。沿著東勢坑溪而建,步道平緩好走(只有少部分階梯),兩旁是清澈的溪流和翠綠的峽谷風光。溪水不深,夏天很多大人小孩會下去泡泡腳、消暑。步道維護得不錯,全程林蔭遮蔽,非常涼爽,很適合喜歡輕鬆踏青、吸收芬多精的人。像我這種懶得爬大山又愛親水的人,覺得這裡很舒服。
- 地址: 基隆市暖暖區東勢街200號之10。
- 交通: 自行開車/騎車最方便,導航設定『暖東峽谷』即可。有大眾運輸,但班次極少(基隆公車603),從瑞巖寺過去沒有直達公車,需要回到市區轉乘,非常耗時,不建議。
- 營業時間: 基本上是 全天開放 (戶外步道),但建議 白天前往 (安全考量)。旁邊的遊客中心可能有固定開放時間(通常是09:00-17:00),但步道本身不受影響。
- 泰安瀑布:
- 介紹: 離瑞巖寺更近一點,開車約5-10分鐘可達。這是一個小巧玲瓏的階梯式瀑布。步道非常短,從入口走大概5-10分鐘就能抵達瀑布下方。水流從石壁上分層流瀉而下,形成水潭,水質清澈沁涼。規模不大,但環境清幽,負離子爆表!很適合快速插播一個『清涼小確幸』行程。坐在瀑布旁聽水聲,很療癒。步道輕鬆,老少咸宜。
- 地址: 基隆市七堵區泰安路。
- 交通: 同樣是自行開車/騎車最實際,導航『泰安瀑布』。公車可搭 R86,在『草濫站』下車,但下車後仍要走一段路(約15-20分鐘山路),從瑞巖寺過去沒有直達公車。
- 營業時間: 戶外瀑布區原則上全天開放,但一樣強烈建議白天前往。夜間無照明且安全考量大。
- 槓子寮砲臺:
- 介紹: 這個就比較硬派一點了!位在海洋大學後山上,開車從瑞巖寺過去大約20-25分鐘。是二級古蹟,日治時期重要的軍事要塞。規模不小,儲存下來的砲座、彈藥庫、指揮所、觀測站等遺跡相當完整,在樹林裡穿梭探險的感覺很有趣。視野超級遼闊,可以俯瞰整個基隆港、八斗子、和平島,甚至遠眺基隆嶼。天氣好時風景絕佳!很適合喜歡歷史遺跡、軍事迷或想拍壯闊港景的朋友。步道部分路段較原始,需要一點體力。
- 地址: 基隆市中正區立德路底(接近海洋大學後山)。
- 交通: 開車/騎車 導航『槓子寮砲臺』,沿著立德路上山,快到盡頭有停車場(不大)。公車可搭103、104在『海大(祥豐校門)』或『調和街站』下車,但下車後需要步行上山,路程不短且陡(約30-40分鐘),非常耗體力,不推薦。
- 營業時間: 戶外遺跡區全天開放(夜間不建議),最佳拜訪時間是白天。

附近酒店:休息一晚的選擇
若想輕鬆玩,或者規劃隔天繼續探索基隆其他地方(如廟口夜市、和平島公園、正濱漁港等),在基隆市區找地方住一晚是不錯的選擇。這裡推薦幾間不同型別的住宿點(以方便接續行程或離山區相對較近考量):
- 長榮桂冠酒店 (基隆):
- 介紹: 基隆老字號的五星級酒店,在地標建築裡。最大優勢就是位置無敵!就在基隆港旁邊,高樓層房間直接擁有無敵海港景觀,看大船入港、夜景燈火都很棒。設施完善(餐廳、健身房、室內溫水泳池),服務水準有保障。適合追求舒適、便利、景觀,預算較充裕的旅客。從這裡出發去瑞巖寺或其他景點,交通(開車/計程車)都算方便。
- 地址: 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62之1號。
- 交通: 就在基隆火車站斜對面,步行約5分鐘。開車前往也方便,有停車場(但假日可能滿)。是銜接大眾運輸(火車、客運)最方便的住宿點。
- 營業時間(入住/退房): 標準時間為 入住 15:00 後,退房 12:00 前。
- 華帥海景飯店:
- 介紹: 同樣是基隆港邊的飯店,位置也非常好,就在廟口夜市旁邊!走路到夜市覓食只要2分鐘,超級方便。雖然建築和設施比長榮桂冠舊一點,但價格相對親民許多,而且許多房間也有不錯的海港景觀。算是CP值很高的選擇,適合想住在鬧區、方便吃夜市、預算中等的旅客。去瑞巖寺一樣需要靠其他交通工具(公車/計程車)。
- 地址: 基隆市仁愛區仁二路215號。
- 交通: 距離基隆火車站步行約10-12分鐘。開車有配合的停車場(需留意是否額外付費)。
- 營業時間(入住/退房): 通常為 入住 15:00 後,退房 11:00 前 (建議訂房時確認)。
- 享住旅店 (基隆館):
- 介紹: 比較新穎、設計感的精品旅店,位置在基隆市中心的孝二路上,生活機能方便(附近有便利商店、餐廳)。房間不大但設計簡約舒適,乾淨明亮。價格是這三間裡最實惠的。沒有海景,但對於只是想找個乾淨舒適地方過夜、預算有限的旅客(尤其是年輕揹包客或小資族)來說,是很不錯的選擇。到火車站、公車站也算近。去山上的瑞巖寺同樣需轉乘。
- 地址: 基隆市仁愛區孝二路107號2樓。
- 交通: 距離基隆火車站步行約8-10分鐘。無專屬停車場,需停附近付費停車場或路邊停車格。
- 營業時間(入住/退房): 通常為 入住 15:00 後,退房 11:00 前。

附近美食:爬完山後的味蕾慰藉
逛完寧靜的山寺,肚子也該餓了!基隆美食的重頭戲當然在市區。從瑞巖寺下山後,強烈推薦直奔基隆廟口夜市或周邊老店。分享幾家我吃了覺得不錯,或者在地人推薦的口袋名單:
- 廟口夜市核心區:
- 天一香肉羹順: 廟口夜市招牌之一,滷肉飯是必點!那肥瘦適中的滷肉,鹹香醬汁淋在熱騰騰的白飯上,簡單卻超級迷人。肉羹湯也不錯。常常排隊,但翻桌快。
- 營養三明治: 這絕對是基隆特色!炸得金黃酥脆的麵包,夾入滷蛋、火腿、小黃瓜,再豪邁地擠上厚厚的沙拉醬。熱量爆表但偶爾放縱一下很爽快。好幾家在賣,口味差異不大。
- 泡泡冰(陳記/沈記): 綿密細緻的泡泡冰是基隆廟口經典甜點。花生、雞蛋牛奶、草莓口味都很受歡迎。夏天來一碗消暑透心涼。
- 吳姳麵館: 這家不在夜市攤位區,而是在旁邊的仁三路上。主打 男子漢蚵仔蓋飯 和 女神蝦扯蛋蓋飯,用料豪邁新鮮(蚵仔大顆、蝦子肥美),視覺味覺都滿足。飯點常常大排長龍,建議避開正餐高峰。
- 在地人推薦 / 非夜市區:
- 周家蔥油餅: 位於中正路信二路口的騎樓下(靠近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)。現擀現煎的蔥油餅,外皮超級酥脆,內層Q軟有嚼勁,蔥香十足!加個蛋更完美。是我每次到基隆幾乎都會繞過去買的小點心。下午才開賣。
- 孝三路大腸圈: 基隆獨特的大腸圈(不是糯米腸哦!),口感非常紮實有咬勁。通常會切塊沾醬吃。孝三路上有好幾家,各有擁護者(如:大觀園、菊姐、長腳麵食旁無名攤等),可以試試看喜不喜歡這種古早味。
- 阿華炒麵: 在靠近基隆火車站的成功市場附近(成功一路)。招牌是 什錦咖哩炒麵,料多實在(豬肝、肉片、魷魚、蝦仁等),咖哩香氣濃鬱帶點微辣,鑊氣足!生意非常好,用餐環境就是熱炒店風格。想吃熱騰騰、有鍋氣的主食,這家很推。

注意事項:讓旅程更順暢的小提醒
最後,分享一些實際走訪瑞巖寺後覺得超級重要的注意事項,幫大家避開雷區,玩得更盡興:
- 衣著: 雖然瑞巖寺沒有非常嚴格的服裝規定(不像日本有些寺社),但畢竟是莊嚴的宗教場所。避免穿著太過暴露(如細肩帶、小可愛、短褲過短)或拖鞋是基本的尊重。建議穿著 輕便透氣但得體的上衣和長褲/長裙,鞋子一定要 好走、防滑!畢竟要爬坡,寺內也有階梯。我那時穿一雙舊運動鞋,還好沒滑倒。
- 行為舉止:
- 保持安靜: 這點超重要!請輕聲細語,不要大聲喧嘩、嬉鬧。寺內常有法師或居士在修行、誦經或靜坐。手機請調成靜音或震動。
- 拍照禮儀: 主殿內通常禁止拍照攝影!請務必遵守規定。在殿外環境拍照是允許的,但也請注意角度,不要對著正在禮佛或靜坐的人拍(非常不禮貌)。拍建築和風景就好。
- 尊重空間: 寺廟內的座椅、石凳是休息用的,避免在上面躺臥或有過於放鬆的姿勢。
- 防蚊準備: 我要講三次:防蚊液!防蚊液!防蚊液! 山林裡的蚊子真的不是開玩笑,尤其雨後或傍晚時分,小黑蚊和一般蚊子大軍出動。務必在出發前就噴灑在裸露的面板上(腳踝、手臂、脖子),並隨身攜帶隨時補噴。我那時只噴了一次,腳踝就被咬了五六個包,癢了好幾天,真是慘痛教訓!穿長褲長襪也有幫助。
- 飲食: 寺內沒有提供餐飲販賣(可能有結緣的茶水,但不一定)。建議 自備足夠的飲用水(很重要,爬坡會渴),可以帶點簡單的乾糧、水果在寺外休息區食用。垃圾請務必自行帶走,保持環境整潔。記得,寺廟內絕對不要吃葷食(肉類)或味道過於濃烈的食物。
- 設施: 瑞巖寺是清修地,觀光設施非常簡單。沒有豪華的遊客中心、沒有豐富的解說牌、沒有餐廳咖啡廳、洗手間也很簡樸(但乾淨)。請抱持著體驗『原始寧靜』的心態前來,降低對現代化設施的期待。需要導覽解說的朋友,可能要失望了。
- 交通再提醒: 不管選擇哪種方式前往,務必預留足夠的時間,特別是選擇大眾運輸+步行上山的朋友,那陡坡比想像中費時費力。開車的朋友,停車位稀少的問題一定要放在心上,早點到才是王道。查好末班公車時間,避免下山時沒車可搭(計程車也不好叫)。回程時,從深美國小站搭公車回基隆市區,記得看清楚方向,別搭反了!
- 天氣: 基隆是著名的『雨都』,天氣變化快。出發前務必看天氣預報,並 攜帶雨具(輕便雨衣或摺疊傘)。山區天氣更容易變幻莫測。雨中的瑞巖寺別有一番朦朧美感,但行走時濕滑要格外小心。
- 心態調整: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,來瑞巖寺,請放下急促的觀光打卡心態。它不適合趕時間、跑行程。留點時間給自己,慢慢走、靜靜看、深深呼吸。感受那份都市裡找不到的沉靜。它的美不在於炫目,而在於那份穿透喧囂的平和力量。
Q&A 常見問題快速解答
問題一:瑞巖寺值得特別去一趟嗎?
- 答: 這個嘛... 看你期待什麼!如果你追求金碧輝煌、熱鬧滾滾的觀光大廟,那可能會失望。但如果你喜歡探索秘境、感受山林禪寺的寧靜氛圍、欣賞獨特的臺日混血建築,並且願意付出點腳力爬坡,那瑞巖寺絕對有它的魅力。它的『靜』和『古樸』本身就是一種價值。適合喜歡深度、小眾景點,享受片刻寧靜的旅人。我覺得很值得,尤其清晨時分。
問題二:參觀瑞巖寺大概需要安排多少時間?
- 答: 單純在寺內參觀、靜坐、拍照,大約抓 1 到 1.5 小時 就很充裕了。但如果把 交通時間(特別是步行爬坡下山那段) 加上去,還有你可能的休息放空時間,整個行程至少預留 2.5 到 3.5 小時 會比較輕鬆。如果還要串聯附近的暖東峽谷或泰安瀑布,那半天到一天是需要的。
問題三:需要預約或購買門票嗎?
- 答: 完全不需要!瑞巖寺是免費參觀的,也沒有預約制度。它就是一座開放給大眾禮佛、靜心的寺院。隨喜添點香油錢是心意,但不強制。到了直接進去參觀即可。